首页 资讯 正文

湖南桂东:展村厨风采 烹振兴“实力”

体育正文 104 0

湖南桂东:展村厨风采 烹振兴“实力”

湖南桂东:展村厨风采 烹振兴“实力”

近日,湖南省桂东县普乐镇东水村村部礼堂内,柴火噼啪作响,土灶台上铁勺与铁锅碰撞出(chū)清脆(qīngcuì)的(de)节奏,一场以“乡土风味”为底色的村厨大赛正热闹上演。 当炊烟裹挟着腊肉香、山珍鲜飘向四方(sìfāng)时,这场赛事早已超越厨艺(chúyì)比拼的范畴(fànchóu)——灶台边陈列的土陶茶具、展台(zhǎntái)上绽放的红掌鲜切花、试吃区飘着米香的冷水米饭,正以舌尖上的烟火气为引,徐徐展开普乐镇乡村振兴的产业长卷。 土陶窑火里的(de)文化变现 在大赛展示区角落(jiǎoluò),矮排村陶艺匠人方小林的土陶摊位前围满了好奇的游客。粗粝陶土在他手中(shǒuzhōng)旋出(xuánchū)古朴的酒坛造型,坛身上刻着的山纹图案,是普乐人世代与山林共处的密码。 体验(tǐyàn)普乐土陶制作(郭建东 摄) “这门手艺传了十三代(dài)人,以(yǐ)前只够自家使用,现在成了游客必买的‘乡愁纪念品’。”方小林介绍,近年来通过盘活废弃龙窑,成立普(pǔ)乐山鑫陶瓷厂,开发出茶具、花盆等20余种文创产品,仅去年(qùnián)就以乡村旅游带动销售超1100万元。 如今矮排村的土陶作坊不仅是非遗传承点,更成为连接传统与(yǔ)现代的文化枢纽,让沉寂的老(lǎo)手艺在乡村振兴中重焕生机。 温室花海里的数字(shùzì)农业 与土陶的古朴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普乐村智慧温室里跳动的电子屏。在红掌产业展区,太阳园艺基地负责人正(zhèng)通过(tōngguò)物联网系统演示温度调控:“现在(xiànzài)棚内湿度68%、光照强度20000勒克斯,完全由(yóu)系统自动调节。” 普乐镇红掌种植基地(郭建东(guōjiàndōng) 摄) 这片占地4万平方米的“数字花田”,凭借(píngjiè)9年(nián)技术迭代,实现了红掌全年72万盆的产能,年产值突破1240万元。 更(gèng)令人瞩目的是文溪村新建成的联村基地——由9个村集体和大阳园艺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智能温室里,10多个品种的红掌正通过电商平台发(fā)往全国,带动周边110余户村民年(nián)增收1.2万元。 当传统(chuántǒng)花农转型为“农业程序员”,花卉产业已从单一种植升级(shēngjí)为集育苗、栽培、电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。 田间地头的特色(tèsè)经济矩阵 “来尝尝我们的(de)雪茄烟叶,卷一支就是‘乡村定制版(bǎn)’。”堡下村村民郭大哥将深褐色的烟叶递到游客手中。这片曾经的荒山,如今因高品质雪茄烟种植声名鹊起——每100亩种植面积就能带来30万元劳务(láowù)收入,晾晒环节每亩又能为村民增收(zēngshōu)1600元。而隔壁果园里,黄桃树枝头挂满了套(tào)着(zhe)纸袋的“金疙瘩”,“甜度18度以上,电商订单排到了7月!” 合作社负责人刘剑飞的话语里满是(shì)自豪。在东水村,冷水米(mǐ)的试吃台前围满了询价的客商,“支部+合作社+能人”的模式让海拔800米的高山冷水米走进了长沙(chángshā)、广州的高端(gāoduān)商超,售价较普通大米翻了一番。 普乐(pǔlè)镇上进村全景(郭建东 摄) “举办活动就是(jiùshì)要(yào)让广大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来,只有这样,产业发展才有力量,乡村振兴才有活力。”普乐(pǔlè)镇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场以美食为名的聚会,让灶台烟火化作了产业星火(xīnghuǒ),在青山绿水间照亮了普乐的共富之路。(郭建东)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(zài)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(xīnwénxiànsuǒ)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(yě)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(xíngwéi)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湖南桂东:展村厨风采 烹振兴“实力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